頸椎病患者都能做“米字操”嗎?
一位35歲的IT從業者由于長期在電腦前工作,因此時常感到頸部酸痛乏力。一次,他從網上了解到,做頭頸“米字操”可以有效緩解頸椎不適。于是,他在工作間隙勤加練習。一段時間后,他發現頸部確實沒有那么酸痛了,然而手腳卻慢慢出現了抽搐、發麻的感覺,有時走著走著就感覺腿腳發軟,并且越來越嚴重。于是,他來到廣東省中醫院頸椎病診療中心,檢查后發現,他存在發育性頸椎管狹窄的情況,且已出現頸部脊髓損傷,必須停止做“米字操”并進行治療。原本想著通過做操來緩解頸部不適,到頭來卻導致病情加重,這是因為患者把“米字操”當成了萬能操,盲目練習。
“米字操”是當下流行的頸部保健方法,即將頭頂或下頜當作筆頭,將頸部當作筆桿,反復書寫“米”字。這種練習能夠通過活動頸部,拉伸周圍肌肉,改善頸椎緊繃、僵硬的狀態,從而達到緩解疲勞的效果。但是,“米字操”包含頸椎的屈伸、側屈和旋轉等動作,涵蓋了頸部活動的最大范圍,而且包含幾個不同動作的復合動作,稍有不慎,就容易造成頸椎的損傷。
頸椎健康人群,如青壯年、無明顯椎間盤突出和骨質增生退變者,可以練習“米字操”,但要注意不能過快和過度地屈伸旋轉,以練習后感覺頭、頸、肩輕快舒適為度。
頸椎病患者練習“米字操”時尤其需要注意,不能盲目地活動頸部,尤其有幾類人要注意。
1.頸椎間盤突出者活動頸部時,注意不能做盡量低頭的動作。
2.發育性頸椎管狹窄者,頸椎所面臨的風險遠高于正常人,活動頸部時注意不能做頭部過度后仰的動作。
3.老年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,多數存在神經根管狹窄的情況,在發作期和緩解期不適宜做“米字操”,尤其不能做頸部后伸的動作。
4.脊髓受壓者,不管是否發病,都盡量不要轉動和屈伸頸椎,減少頸椎活動。過度屈伸和旋轉,尤其是過度后伸,可能會加大對脊髓的刺激和壓迫。
5.老年人中,骨質增生或動脈硬化者多,椎動脈或頸內動脈狹窄變小者多,有些老年人的頸部還存在著血管斑塊。過度轉動和屈伸會增加血管受刺激的機會,輕者出現頭暈,重者則增加中風的風險。
頸椎保持一動不動,時間一長就容易產生不適。變換姿勢、活動頸椎,不適感能夠有所緩解。所以,在日常生活中,頸椎要“動”起來,“左盼右顧”就是其中一種方式,但要有節制地“動”。過多的搖晃會增加頸椎間盤和肌肉的異常應力,導致頸椎退化加快。
在此,專家給大家介紹一套放松頸部肌肉的“開肩按摩法”,對于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引起的頸部酸脹不適十分有效。
首先,搓熱雙手,然后單手抬起,手掌摸到頸部后方,對頸部、頸肩交界處等地方進行揉搓,使得局部溫度升高,可起到祛除風寒的效果。
其次,拇指與另外四個手指分別搭在頸部的兩側,肘關節打開盡量向后背方向舒展。用指腹輕柔按摩頸部,直到頸部疲勞有所緩解。
動作要領:肩膀盡量打開,可左右手交替。(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周潔瑩通訊員侯宇)(本文專家:廣東省中醫院骨科主任醫師林定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