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學體育鍛煉有利于心理健康
眾所周知,體育運動的好處很多,如減少心腦血管疾病、糖尿病、肥胖等。體育運動種類繁多,據研究表明,對心理健康最有利的前三項運動分別為:大眾團體運動、自行車運動和有氧健身運動,其中瑜伽及太極拳對心理健康最有利,這兩種運動項目在運動的同時具有治愈身心的優勢,因此更適合自感心理壓力大者,或抑郁障礙患者。
那么鍛煉的時間越長越好嗎?當然不是。若每天鍛煉超過90分鐘,并不利于心理健康,甚至可能產生負性效應。專家建議每周鍛煉3至5次,每次30至60分鐘,對心理健康最有益處。所有運動中只有散步的頻次可略高一點,建議最多6天/周。運動頻率和持續時間一樣,過少或過多都不利于心理健康,甚至會有不好的影響。
總之,在維持心理健康,減輕心理負擔方面,無論參加什么類型的體育運動都要比不鍛煉好,哪怕是參加家務勞動也優于無任何鍛煉者。但體育運動的類型需要因人而異,在結合興趣的基礎上,選擇適合自身負荷的類型,把握好運動時間和頻率,長期有規律的堅持,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。
[ 責任編輯: 高安娜 ]